I'm Chi
0
  • 登入
  • ✍️ 部落格
  • 🧑‍💻 我的服務
    回主選單
    • 業配合作
    • 1 對 1 寫作教練
  • 🎥 線上課程
  • 👥 講座活動
  • 📮 聯絡朱騏
  • 🎤 課程與企業培訓
    回主選單
    • 所有主題
    • 職場個人工作術|時間管理
    • 職場個人工作術|卡片盒筆記法
    • 職場個人工作術|ChatGPT 文案應用
    • 軟體開發實務|技術文件寫作
  • 註冊
  • 登入
  • 0
I'm Chi
  • ✍️ 部落格
  • 🧑‍💻 我的服務
    業配合作 1 對 1 寫作教練
  • 🎥 線上課程
  • 👥 講座活動
  • 📮 聯絡朱騏
  • 🎤 課程與企業培訓
    所有主題 職場個人工作術|時間管理 職場個人工作術|卡片盒筆記法 職場個人工作術|ChatGPT 文案應用 軟體開發實務|技術文件寫作
  • 文章總覽
  • 分類
  • 🧑‍💻 工作 (187)
    • 工作生產力 (47)
    • 數位工具 (33)
      • Obsidian (6)
    • 個人品牌 (56)
    • 一人公司 (31)
    • 講師教學 (10)
    • 商業觀念 (2)
  • ✍️ 寫作 (153)
    • 網路寫作 (134)
    • 文案 (12)
    • 技術寫作 (1)
  • 🧠 學習 (156)
    • 自我成長 (69)
    • 讀書心得 (40)
    • 個人知識管理 (40)
    • 復盤 (6)
  • 🤖 AI (54)
    • ChatGPT (40)
    • Claude (8)
職場技巧 (2) Notion (1) Obsidian (0) Q&A (1) AI (20) ChatGPT (15) 靈感 (2) 日記 (1) 第二收入 (17) 提問 (3) 框架 (2) 網站經營 (1) 習慣 (3) 檢查清單 (1) YouTuber (1) 目標 (3) 電子報 (12) 正念 (1) 卡片盒筆記法 (4) MailerLite (6) 文案 (3) 人物 (24) Podcast (1) 簡報 (1) 出書 (3) 筆記軟體 (3) Lean Writing (9) 數位產品 (12) 專案管理 (2) 導覽 (1) 定位 (3) 模版 (4) 新手 (10) 技巧 (5) 策略 (1) 反思 (2) 職場上班族 (5) 筆記 (4) MidJourney (1) 電子書 (2) 1對1諮詢 (1) 讀書會 (3) 時間管理 (3) 說故事 (7) 自動化 (1) 訪談 (1) 個人知識管理 (1) 圖解 (1) 職涯 (1) 思考 (1) 行銷 (1) 痛點分析 (0) 目標讀者 (1) 需求分析 (1) 原則 (1) 溝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品味,從知識開始》讀書心得 | 為什麼「品味」比技術更重要?提升個人品味的 11 的重要觀點

這本書太讚了,大推!

《品味,從知識開始》讀書心得 | 為什麼「品味」比技術更重要?提升個人品味的 11 的重要觀點

2025 Feb 26 讀書心得 個人知識管理
內容目錄
  1. 觀點 1. 品味是一種判斷力
  2. 觀點 2. 了解「普通」,才能創造「特別」
  3. 觀點 3. 知識,是品味的基石
  4. 觀點 4. 歷史和美術的現代價值
  5. 觀點 5. 品味在經濟成長後的重要性
  6. 觀點 6. 技術極致後的品味時代
  7. 觀點 7. 為什麼要累積「普通」的知識?
  8. 觀點 8. 品味不是天賦,而是積累
  9. 觀點 9. 從自身品味開始培養
  10. 觀點 10. 設計實務的三個問題要素
  11. 觀點 11. 突破品味的同溫層
  12. 我的延伸思考:品味在 AI 時代的新意義

我們常常認為,「品味」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品味,將無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好的判斷。

日本知名設計師–水野學在《品味,從知識開始》一書中,分享了自己是怎麼培養生活與工作上的「品味」。水野學是1972年生於東京,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熊本熊,還有像是 Uniqlo 的「UT」系列衣服、台灣 7-11「7-SELECT」、宇多田光「SINGLE COLLECTION VOL.2」都是他的作品。此外也為眾多日本百年老店操刀品牌改造,被譽為日本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

在這本書中,我從這位設計大師身上學會了 11 個關於「品味提升」的觀點。

觀點 1. 品味是一種判斷力

品味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

水野學認為:「所謂的有品味,是指能夠判斷出無法以數字量化狀態的優劣,並加以最佳化的能力。」這種能力特別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好壞的判斷並不能單純用數據來衡量。

每個人都有品味的潛力,關鍵在於如何培養。

舉個例子,水野學用「水」來比喻品味。他說:

  • 有品味的人,會在炎炎夏日加入幾滴檸檬;在寒冷冬天,會沖泡溫暖的熱茶。
  • 沒有品味的人,可能一年到頭都端出同樣的,甚至可能已經變質的水。

培養品味,從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開始

觀點 2. 了解「普通」,才能創造「特別」

創造獨特的東西,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普通。

水野學指出:只要用「普通」這把尺來評估,就能製造出各個年齡層、不同性別都喜歡的東西。了解什麼是普通,反而代表擁有更多可能性,能夠創造出各種獨特的事物。

舉個例子來說:在設計產品時,必須先了解市場上的普遍水準。

像是:

  • 了解大眾的需求和喜好
  • 掌握目標族群的使用習慣

只有充分理解「普通」,才能在此基礎上創新突破。

觀點 3. 知識,是品味的基石

美感不只是直覺,更需要知識的支撐。

就像經濟學需要了解馬克思的歷史背景,美術的表現也需要深厚的知識基礎。這些看似無關的知識,實際上都在幫助我們建立更完整的視野。

舉個例子,當我們要設計一個產品或品牌時:

  • 需要理解文化背景
  • 需要了解產品的歷史脈絡
  • 需要掌握品牌相關的專業知識

持續學習各領域知識,豐富自己的認知基礎

觀點 4. 歷史和美術的現代價值

「歷史和美術」不是過去式,而是未來的指南針。

水野學認為:歷史是幫助我們了解「該怎麼行動」的課程,而美術則是指導我們「如何創作表現」的課程。這兩者都在為我們提供行動的基準和方向。

舉個例子,當我們要進行創作時:

  • 歷史告訴我們「該怎麼行動」。
  • 美術指導我們「如何表現」。

兩者結合,才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觀點 5. 品味在經濟成長後的重要性

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時代,品味變得更加重要。

水野學再次用「水」來比喻:在高度經濟成長期,只要能大量且迅速地端出水來,不會有人在乎品質,當然也不在乎口味或呈現方式。但現在已經進入「質重於量」的時代,品味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差異點在哪裡呢?

你會發現:

  • 在過去的經濟成長期,人們追求的是數量。
  • 現在則更重視,產品的質感和細節。

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要注重品質和品味

觀點 6. 技術極致後的品味時代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規律。

每當技術發展到極致時,社會就會開始追求品味和美好事物。

水野學提到戰國時代的例子:
「
當戰爭技術達到頂峰時,人們反而轉向追求茶道與藝術。
這種『從技術到品味的回歸』是一種歷史循環。
」

看看現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或許正暗示著「品味時代」即將來臨。

觀點 7. 為什麼要累積「普通」的知識?

創新並不總是等於成功。

水野學分析企劃案的成功率時發現:

  • 2% 是「前所未見且爆紅的企劃」
  • 15% 是「平凡且不暢銷的企劃」
  • 20% 是「平凡卻很暢銷的企劃」
  • 63% 是「令人驚訝但不暢銷的企劃」

這個數據告訴我們,過度追求創新反而可能失敗。

舉個例子:iPhone 雖被視為革命性產品,但它其實是延續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的發展軌跡 ; AKB48 延續了早安少女組的模式 ; 網際網路也是從信差、郵務、電報逐步演變而來。

創新,要建立在對既有知識的理解之上。

觀點 8. 品味不是天賦,而是積累

對自己品味沒信心的人,往往是因為積累太少。

那些看起來能瞬間做出好判斷的人,其實背後都有大量知識的長期積累。品味不是天生的才能,而是透過深入鑽研得來的技術。

舉個例子,就像一位優秀的咖啡師。他能立即判斷咖啡豆的好壞。
能快速調整最適合的沖煮方式。這些看似直覺的判斷,其實來自於長期的學習和經驗累積。

培養品味的第一步,是承認自己知識的積累不足。

觀點 9. 從自身品味開始培養

培養品味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的喜好。

水野學認為:在研究消費者喜好之前,應該先從探索自己的特質開始。自我探索不是膚淺的喜好調查,而是要深入挖掘背後的原因。

舉個例子,水野學分享了他的自我分析方法:他不只是寫下「喜歡藍色」這樣的表象,而是追溯到「因為小時候喜歡《秘密戰隊五連者》的藍戰士」。進一步分析藍戰士是副隊長、性格冷靜等特質。

深入分析自己的喜好,找出背後的深層原因。

這些深層的原因,就是一個人品位的來源。

觀點 10. 設計實務的三個問題要素

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三個核心問題。

分別是:

  • 使用者是誰?
  • 在何時會使用?
  • 在什麼地方使用?

這三個問題,能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發揮品味。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們在設計一款咖啡包裝。我們依序:

  • 要先確定目標客群是上班族,還是咖啡愛好者?
  • 他們會在早晨通勤,還是下午休息時飲用?
  • 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咖啡廳使用?

好的設計,必須回答這三個基本問題。

觀點 11. 突破品味的同溫層

每個人都容易陷入自己的品味舒適圈。

水野學提醒我們,品味的提升常常被「自以為是」所阻礙。這種自以為是,其實來自於我們習慣性地待在同溫層中。

舉個例子,像是:

  • 設計師,容易只看設計雜誌。
  • 工程師,習慣只讀技術文章。
  • 業務員,總是只跟客戶打交道。

這些都會限制我們的視野,讓品味停滯不前。

我的延伸思考:品味在 AI 時代的新意義

讀完水野學的觀點後,我不禁聯想到 AI 時代的挑戰。

當 AI 能夠快速生成大量內容時,人類的品味將更為關鍵。我們需要運用品味來甄別內容的好壞,就像水野學所說的「判斷無法量化事物的能力」。

舉個例子。當 AI 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數十張圖片時,我們需要的不是生成更多的圖片,而是能夠判斷哪些圖片真正有價值。

這正是人類品味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

品味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培養的能力。

我相信在 AI 發展極度快速的現在,品位 “這項能力” 將變得重要。

 
朱騏
 
朱騏 (Henry)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減法》讀書心得 | 每天忙到沒時間好好吃頓晚餐?7 個思維框架,幫你擺脫內耗人生

最近是否覺得學習和工作壓力太大?這篇文章介紹了《減法》的七個精華思維,幫助你減少貪多求快、過度消耗等問題。透過降低感知難度和控制情緒消耗,你能更專注於重要的事情,並提高生活質量。我自己受益良多,希望你也能從中獲得啟發。快來閱讀,為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 2025 Apr 29

如何立即提升你的文章互動數?掌握這一個寫作框架,讓每篇 Facebook 貼文都能精準吸引目標讀者 (並獲得更多讚!)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如何透過精確定位「寫給誰看」來提升社群媒體貼文的效果。使用 Kieran Drew 的寫作框架—可以幫助你吸引目標讀者。我還介紹了如何利用 ChatGPT 來定位目標讀者和解決他們的問題,從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使用這個框架,你的文章將更具體有吸引力。

  • 2024 Feb 26

在網路上賣數位知識產品或服務,但我只有一個人怎麼辦?10 款我願意每月付費的數位工具,讓我的生活變得輕鬆愉快 (下)

  • 2023 Oct 19

如果我想經營個人品牌,最簡單開始的主題是...

  • 2022 Oct 14

【MailerLite 教學 04】如何管理訂閱者?訂閱者管理 Subscribers 的 4 大主題詳細解說,教你掌握你的忠實粉絲

剛開始經營電子報,不知道怎麼管理訂閱者嗎?這篇文章教你用 MailerLite 的 Subscribers 模塊,從群組管理、客製化欄位到分群操作,讓你更有效率地分類和了解訂閱者。點擊進來,學會這些技巧,讓你的電子報經營更上一層樓!

  • 2024 Jan 01

公司與個人創作者如何找到「利基市場」?《Snow Leopard》 讀書心得

  • 2022 Oct 28

關於朱騏

  • 🗞️ 電子報

聯絡我們

  • Email: admin@chichu.co
  • 聯絡電話: 0939513266
  • 地址: 220 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2段81巷27弄23之1號4樓
  • 公司名稱: 知騏然有限公司
  • 統編: 93719055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I'm Chi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