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Chi
0
  • 登入
  • ✍️ 部落格
    回主選單
    • ➡︎ 訂閱制方案
    • ➡︎ 所有內容
  • 🧑‍💻 我的服務
    回主選單
    • ➡︎ 1 對 1 寫作教練
    • ➡︎ 業配合作
  • 🎤 活動與課程
    回主選單
    • ➡︎ 線上課程
    • ➡︎ 講座活動
  • 📮 聯絡朱騏
  • 🎤 課程與企業培訓
    回主選單
    • 所有主題
    • 職場個人工作術|時間管理
    • 職場個人工作術|卡片盒筆記法
    • 職場個人工作術|ChatGPT 文案應用
    • 軟體開發實務|技術文件寫作
  • 註冊
  • 登入
  • 0
I'm Chi
  • ✍️ 部落格
    ➡︎ 訂閱制方案 ➡︎ 所有內容
  • 🧑‍💻 我的服務
    ➡︎ 1 對 1 寫作教練 ➡︎ 業配合作
  • 🎤 活動與課程
    ➡︎ 線上課程 ➡︎ 講座活動
  • 📮 聯絡朱騏
  • 🎤 課程與企業培訓
    所有主題 職場個人工作術|時間管理 職場個人工作術|卡片盒筆記法 職場個人工作術|ChatGPT 文案應用 軟體開發實務|技術文件寫作
  • 文章總覽
  • 分類
  • 🧑‍💻 工作 (215)
    • 工作生產力 (63)
    • 數位工具 (37)
      • Obsidian (6)
    • 個人品牌 (59)
    • 一人公司 (34)
    • 講師教學 (11)
    • 商業觀念 (3)
  • ✍️ 寫作 (163)
    • 網路寫作 (139)
    • 文案 (15)
    • 技術寫作 (2)
    • 筆記術 (1)
  • 🧠 學習 (168)
    • 自我成長 (79)
    • 讀書心得 (46)
    • 個人知識管理 (42)
  • 🤖 AI (95)
    • ChatGPT (55)
    • Claude (19)
    • Gemini (11)
  • 🧘 復盤 (4)
    • 日記 (4)
職場技巧 (2) Notion (1) Obsidian (0) Q&A (1) AI (20) ChatGPT (15) 靈感 (2) 日記 (1) 第二收入 (17) 提問 (3) 框架 (2) 網站經營 (1) 習慣 (3) 檢查清單 (1) YouTuber (1) 目標 (3) 電子報 (12) 正念 (1) 卡片盒筆記法 (4) MailerLite (6) 文案 (3) 人物 (24) Podcast (1) 簡報 (1) 出書 (3) 筆記軟體 (3) Lean Writing (9) 數位產品 (12) 專案管理 (2) 導覽 (1) 定位 (3) 模版 (4) 新手 (10) 技巧 (5) 策略 (1) 反思 (2) 職場上班族 (5) 筆記 (4) MidJourney (1) 電子書 (2) 1對1諮詢 (1) 讀書會 (3) 時間管理 (3) 說故事 (7) 自動化 (1) 訪談 (1) 個人知識管理 (1) 圖解 (1) 職涯 (1) 思考 (1) 行銷 (1) 痛點分析 (0) 目標讀者 (1) 需求分析 (1) 原則 (1) 溝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實體書筆記完全攻略:3 步驟解決讀書做筆記的兩難困境,學會 SABC 分級法

要繼續專心閱讀,還是停下來做筆記?

實體書筆記完全攻略:3 步驟解決讀書做筆記的兩難困境,學會 SABC 分級法

2025 Oct 07 讀書心得 個人知識管理
內容目錄
  1. 步驟 1. 寫書目卡
  2. 步驟2. 篩選重點
  3. 步驟3. 拍照儲存
  4. 快速複習這篇文章重點

這篇文章我要跟你分享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朱騏,你怎麼做實體書筆記?

讓我們先想像一個場景。

週末午後,你捧著一本期待已久的好書,準備好好充實自己。

開始的時候很順利,你沉浸在作者的思路中,偶爾還會點頭認同書中的觀點。但沒多久,你就面臨一個兩難:

要繼續專心閱讀,還是停下來做筆記?

  • 如果選擇做筆記:閱讀的心流就會被打斷,原本流暢的 “思考過程” 就會瞬間卡住…
  • 如果選擇繼續讀下去:等到闔上書本時,那些讓你眼睛一亮的精彩觀點,早就忘的一乾二淨…

兩難呀!

那麼…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方法,既能保持閱讀的專注流暢,又能有效捕捉書中的精華呢?

經過不斷實驗,我從卡片盒筆記法創始人- Niklas Luhmann 身上找到了解決方案:書目卡筆記法 (bibliography notecard,簡稱 bib card)。

這個方法的核心概念很簡單:在閱讀時只做最低限度的記錄,記下頁數和簡短重點 (以不打斷思考流程為原則)。

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呢?因為他理解了做筆記時一個原則:

筆記的價值不需要當下記錄相當完整,反而是在日後能夠幫助自己延伸思考。

書目卡就像是為每本書建立一個「思想索引」,讓你能快速定位重要觀點。

我實際寫下來的書目卡(bib card)

但我沒有完全照搬他的做法,而是加入了三個關鍵調整。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跟你分享使用「書目卡筆記法 (朱騏改良版)」的 3 個步驟:

  1. 寫書目卡:用圖解壓縮筆記長度,避免冗長文字
  2. 篩選重點:用 SABC 等級篩選重點,聚焦最有價值的內容
  3. 拍照儲存:拍照存進 Obsidian 並加上標籤,建立可搜尋的知識庫

Let’s Go 👇

步驟 1. 寫書目卡

我習慣拿一張,約 1/4 A4 紙張大小來寫「書目卡」。

但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使用「圖解壓縮筆記長度,避免冗長文字」。

疑?!這跟你平常認知的「做筆記」,有一些出入對吧?

為什麼我會選擇用圖解,而不是文字呢?主要有 3 個理由:

  1. 圖解可以節省大量書寫時間,讓你把更多精力放在閱讀上
  2. 圖像比文字更容易被大腦記住,當你日後翻閱時能快速喚起記憶
  3. 畫圖的過程會強迫你思考如何簡化複雜概念,這本身就是一種深度學習

就能下面這張「書目卡」為例吧。

右側是我在閱讀《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時所寫下的書目卡內容,左側則事後續我實際記錄到 Obsidian 筆記軟體中的筆記。
我喜歡稱這個動作為「解壓縮」,也就是讓精簡的文字記錄在後續變成完整流暢的內容。

將書目卡的圖解筆記,”解壓縮” 成文字筆記內容
將書目卡的圖解筆記,”解壓縮” 成文字筆記內容

我想看到這邊你也發現「圖解」的好處了,它能大幅減少你寫字/打字的時間呀!

持續使用這個方式寫筆記,並讀完一本書。

接著我們進入到步驟 2. 篩選重點。

步驟2. 篩選重點

看完一本書,我們在Bib Card 上寫下的筆記可能會有一堆。

這時我會幫每一則觀點打分數:

  • S 級是最有價值的
  • A 是值得保留的
  • B 是尚可參考用的
  • C 則是不用多理會

這個做法是借鏡《筆記的魔力》作者前田裕二的作法,他說:

筆記太多的時候,就當自己在玩手遊一樣。

幫每個觀點排個等級,這樣就知道該多延伸思考哪一個觀點。

很有意思的建議,對吧!

這裡讓我跟你分享我曾經犯過的一個錯誤:

以前我讀完書後,會把所有筆記都當成寶貝一樣保存,深怕漏掉任何細節。
結果呢?我的筆記資料夾越來越龐大,但真正能用上的內容卻少得可憐。
每次想找靈感時,都要花大量時間在一堆平庸的筆記中翻找,效率超級低。

直到我開始用 SABC 分級法…

才發現原來 80% 的價值,都集中在那 20% 的 S 級和 A 級觀點上。

備註:《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 這本書的觀點真的都很不錯,於是我標記了許多 A 等級

替卡片打上等級
替卡片打上等級

當我替「書目卡」寫上等級之後,接下來我會根據不同等級來做以下的處理:

  • S 級是最有價值的 > 寫成卡片 (寫卡片的方法,可參考我的著作《知識複利筆記術》)
  • A 是值得保留的 > 打上 Tag (下面步驟 3會詳細說明)
  • B 是尚可參考用的 > 不做任何動作 (下次再看這本書時可以參考)
  • C 則是不用多理會 > 不做任何動作

你剛才看到的書目卡內容與Obsidian 筆記軟體中的筆記,就屬於 S 等級的處理方式(寫成卡片)。

將書目卡的圖解筆記,”解壓縮” 成文字筆記內容
將書目卡的圖解筆記,”解壓縮” 成文字筆記內容

這時你可能會問一個問題:那如果一本書我標記了 “太多” 的 S 級觀點,怎麼辦?

我會掌握一個原則:只解壓縮 3–5 張卡片做為極限 (如果你覺得麻煩,也可以設定 3 張)。
因為解壓縮時,我們必須考量自己的打字時間還有精力。
根據我的經驗,寫超過 3–5 張卡片你就會覺得很煩不想幹了。

那麼 A 等級的觀點,該怎麼處理呢?

請看最後一個步驟-拍照儲存。

步驟3. 拍照儲存

手寫的書目卡,要透過數位化保存才能在未來更長被利用。

「為什麼你要選擇拍照,而不是重新打字輸入呢?」

主要原因是效率考量:拍照只需要 10 秒鐘,但重新打字可能要花 5 分鐘。 
而且手寫的書目卡包含了你當時的思考軌跡,包括字體大小、畫圖位置、甚至是塗改痕跡,這些都是珍貴的思考記錄。

數位化後還能保留這些細節,比純文字更有溫度。

我會把這些書目卡拍照存進 Obsidian,並針對每一張卡片加上對應的 tag。

什麼意思呢,下面是實際示範:

針對 A 等級的觀點,打上 Tag 作為後續利用 針對 A 等級的觀點,打上 Tag 作為後續利用

加上 Tag 的最大好處,是未來能夠快速搜尋某個 Tag 的相關知識情報。

例如當我在 Obsidian 中點擊「選擇_choice」這個 Tag 時,右側會跳出所有層標記過的這個 Tag 的筆記段落:

Obsidian 中的標籤功能

以圖片上的範例來說,我就能知道其實《請開始說你的故事》 這本書中,也有一個段落在講「選擇_choice」這個關鍵字。這個 Tag 系統就會產生有意思的創意連結:

  •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的「選擇」:談人生的 7 種 “選擇” 方式
  • 《請開始說你的故事》 的「選擇」:跟人分享人生故事時,怎麼 “選擇” 自己要講什麼故事

都是 “選擇”,但從不同的切角來討論。

你會發現…其實許多洞見跟創意都是用這種方式 “找出來” 的。

快速複習這篇文章重點

在這篇文章中,我跟你分享了「書目卡筆記法 (朱騏改良版)」的 3 個步驟:

  1. 寫書目卡:用圖解壓縮筆記長度,避免冗長文字
  2. 篩選重點:用 SABC 等級篩選重點,聚焦最有價值的內容
  3. 拍照儲存:拍照存進 Obsidian 並加上標籤,建立可搜尋的知識庫

如果你正在煩惱怎麼做實體書的筆記,並且搭配數位筆記軟體來歸檔的話…

這篇文章的步驟,絕對值得你一試!

 
朱騏
 
朱騏 (Henry)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1 個通用的 Midjourney 指令公式,幫助講師、學生、行銷人員速製作部落格、簡報、社群平台上的圖片(省去在網路上一直 Google 圖片的麻煩)

    • 2023 May 11

    AI 指令寫不好?這 9 個模板讓你立刻變專家!(上)

    你是否常在工作中需要 AI 幫助卻不知從何開始?這篇文章分享了 9 個適合初學者的 AI 指令模板,從釐清思路的訪談式提問到專案規劃的詳細步驟,每個指令都能大幅提升你的工作效率。無論你是需要整理凌亂的想法、改善文章品質,還是突破思維限制,這些實用範例都能讓你輕鬆上手

    • 2025 Mar 24

    點子很多,但發表的文章卻很少嗎?專為忙碌專業人士設計的 3 個高效寫作階段,幫助你快速將草稿寫完並發表文章

    • 2024 Feb 15

    上班到下午3點就開始恍神?這3招讓身為上班族的你精力充沛到下班!

    你是不是常在工作時感到精力耗竭?早上信心滿滿,下午卻陷入倦怠,這篇文章將揭示腦力工作者如何突破精力管理的盲點。你需要了解大腦的自然節奏、善用慣性思維以及用小實驗改進工作方法。我整理出三個常見錯誤及其解決方法,幫助你在工作中既高效又不燃燒殆盡。點擊文章,讓自己重新掌握精力管理的技巧,提升工作效率吧!

    • 2025 May 12

    如何克服在網路上發文的恐懼?10 個可以練習在網路上公開寫作的方法,即使是對自己沒自信的內向者也能使用

    對於擔心公開寫作會受到批評的人,我分享了自己如何克服相同恐懼的經驗,並提供了十個易於實施的建議,幫助你開始自己的寫作之旅。從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限時動態,到分享讀書心得和個人故事,這些建議旨在降低開始公開寫作的門檻。選擇一種你感舒適的方法作為開始,從而逐步建立起公開表達自己的勇氣和自信。

    • 2024 Sep 26

    上了一堆課,如何知道自己學到多少呢?用 6 層次模型分析學習的現況,找到合適的方法提升學習成效

    我是一個喜歡學習新東西的人,在學習的路上我發現,一個人對一個技能的理解是有不同程度之分的。 例如剛開始學習煮菜的菜鳥,跟已經下廚 1 年的前輩相比,要學習的內容與學習技巧肯定不一樣。 這就激發我思考一個有趣的問題: 上了一堆課,如何知道自己學到多少呢?

    • 2023 Mar 13

    關於朱騏

    • 🗞️ 電子報

    聯絡我們

    • Email: admin@chichu.co
    • 聯絡電話: 0939513266
    • 地址: 220 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2段81巷27弄23之1號4樓
    • 公司名稱: 知騏然有限公司
    • 統編: 93719055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I'm Chi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