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繼續專心閱讀,還是停下來做筆記?
實體書筆記完全攻略:3 步驟解決讀書做筆記的兩難困境,學會 SABC 分級法
2025 Oct 07 讀書心得 個人知識管理
這篇文章我要跟你分享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朱騏,你怎麼做實體書筆記?
讓我們先想像一個場景。
週末午後,你捧著一本期待已久的好書,準備好好充實自己。
開始的時候很順利,你沉浸在作者的思路中,偶爾還會點頭認同書中的觀點。但沒多久,你就面臨一個兩難:
要繼續專心閱讀,還是停下來做筆記?
- 如果選擇做筆記:閱讀的心流就會被打斷,原本流暢的 “思考過程” 就會瞬間卡住…
- 如果選擇繼續讀下去:等到闔上書本時,那些讓你眼睛一亮的精彩觀點,早就忘的一乾二淨…
兩難呀!
那麼…有沒有可能找到一種方法,既能保持閱讀的專注流暢,又能有效捕捉書中的精華呢?
經過不斷實驗,我從卡片盒筆記法創始人- Niklas Luhmann 身上找到了解決方案:書目卡筆記法 (bibliography notecard,簡稱 bib card)。
這個方法的核心概念很簡單:在閱讀時只做最低限度的記錄,記下頁數和簡短重點 (以不打斷思考流程為原則)。
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呢?因為他理解了做筆記時一個原則:
筆記的價值不需要當下記錄相當完整,反而是在日後能夠幫助自己延伸思考。
書目卡就像是為每本書建立一個「思想索引」,讓你能快速定位重要觀點。

但我沒有完全照搬他的做法,而是加入了三個關鍵調整。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跟你分享使用「書目卡筆記法 (朱騏改良版)」的 3 個步驟:
- 寫書目卡:用圖解壓縮筆記長度,避免冗長文字
- 篩選重點:用 SABC 等級篩選重點,聚焦最有價值的內容
- 拍照儲存:拍照存進 Obsidian 並加上標籤,建立可搜尋的知識庫
Let’s Go 👇
步驟 1. 寫書目卡
我習慣拿一張,約 1/4 A4 紙張大小來寫「書目卡」。
但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使用「圖解壓縮筆記長度,避免冗長文字」。
疑?!這跟你平常認知的「做筆記」,有一些出入對吧?
為什麼我會選擇用圖解,而不是文字呢?主要有 3 個理由:
- 圖解可以節省大量書寫時間,讓你把更多精力放在閱讀上
- 圖像比文字更容易被大腦記住,當你日後翻閱時能快速喚起記憶
- 畫圖的過程會強迫你思考如何簡化複雜概念,這本身就是一種深度學習
就能下面這張「書目卡」為例吧。
右側是我在閱讀《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時所寫下的書目卡內容,左側則事後續我實際記錄到 Obsidian 筆記軟體中的筆記。
我喜歡稱這個動作為「解壓縮」,也就是讓精簡的文字記錄在後續變成完整流暢的內容。

將書目卡的圖解筆記,”解壓縮” 成文字筆記內容
我想看到這邊你也發現「圖解」的好處了,它能大幅減少你寫字/打字的時間呀!
持續使用這個方式寫筆記,並讀完一本書。
接著我們進入到步驟 2. 篩選重點。
步驟2. 篩選重點
看完一本書,我們在Bib Card 上寫下的筆記可能會有一堆。
這時我會幫每一則觀點打分數:
- S 級是最有價值的
- A 是值得保留的
- B 是尚可參考用的
- C 則是不用多理會
這個做法是借鏡《筆記的魔力》作者前田裕二的作法,他說:
筆記太多的時候,就當自己在玩手遊一樣。
幫每個觀點排個等級,這樣就知道該多延伸思考哪一個觀點。
很有意思的建議,對吧!
這裡讓我跟你分享我曾經犯過的一個錯誤:
以前我讀完書後,會把所有筆記都當成寶貝一樣保存,深怕漏掉任何細節。
結果呢?我的筆記資料夾越來越龐大,但真正能用上的內容卻少得可憐。
每次想找靈感時,都要花大量時間在一堆平庸的筆記中翻找,效率超級低。
直到我開始用 SABC 分級法…
才發現原來 80% 的價值,都集中在那 20% 的 S 級和 A 級觀點上。
備註:《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 這本書的觀點真的都很不錯,於是我標記了許多 A 等級

替卡片打上等級
當我替「書目卡」寫上等級之後,接下來我會根據不同等級來做以下的處理:
- S 級是最有價值的 > 寫成卡片 (寫卡片的方法,可參考我的著作《知識複利筆記術》)
- A 是值得保留的 > 打上 Tag (下面步驟 3會詳細說明)
- B 是尚可參考用的 > 不做任何動作 (下次再看這本書時可以參考)
- C 則是不用多理會 > 不做任何動作
你剛才看到的書目卡內容與Obsidian 筆記軟體中的筆記,就屬於 S 等級的處理方式(寫成卡片)。

將書目卡的圖解筆記,”解壓縮” 成文字筆記內容
這時你可能會問一個問題:那如果一本書我標記了 “太多” 的 S 級觀點,怎麼辦?
我會掌握一個原則:只解壓縮 3–5 張卡片做為極限 (如果你覺得麻煩,也可以設定 3 張)。
因為解壓縮時,我們必須考量自己的打字時間還有精力。
根據我的經驗,寫超過 3–5 張卡片你就會覺得很煩不想幹了。
那麼 A 等級的觀點,該怎麼處理呢?
請看最後一個步驟-拍照儲存。
步驟3. 拍照儲存
手寫的書目卡,要透過數位化保存才能在未來更長被利用。
「為什麼你要選擇拍照,而不是重新打字輸入呢?」
主要原因是效率考量:拍照只需要 10 秒鐘,但重新打字可能要花 5 分鐘。
而且手寫的書目卡包含了你當時的思考軌跡,包括字體大小、畫圖位置、甚至是塗改痕跡,這些都是珍貴的思考記錄。
數位化後還能保留這些細節,比純文字更有溫度。
我會把這些書目卡拍照存進 Obsidian,並針對每一張卡片加上對應的 tag。
什麼意思呢,下面是實際示範:

加上 Tag 的最大好處,是未來能夠快速搜尋某個 Tag 的相關知識情報。
例如當我在 Obsidian 中點擊「選擇_choice」這個 Tag 時,右側會跳出所有層標記過的這個 Tag 的筆記段落:

以圖片上的範例來說,我就能知道其實《請開始說你的故事》 這本書中,也有一個段落在講「選擇_choice」這個關鍵字。這個 Tag 系統就會產生有意思的創意連結:
-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的「選擇」:談人生的 7 種 “選擇” 方式
- 《請開始說你的故事》 的「選擇」:跟人分享人生故事時,怎麼 “選擇” 自己要講什麼故事
都是 “選擇”,但從不同的切角來討論。
你會發現…其實許多洞見跟創意都是用這種方式 “找出來” 的。
快速複習這篇文章重點
在這篇文章中,我跟你分享了「書目卡筆記法 (朱騏改良版)」的 3 個步驟:
- 寫書目卡:用圖解壓縮筆記長度,避免冗長文字
- 篩選重點:用 SABC 等級篩選重點,聚焦最有價值的內容
- 拍照儲存:拍照存進 Obsidian 並加上標籤,建立可搜尋的知識庫
如果你正在煩惱怎麼做實體書的筆記,並且搭配數位筆記軟體來歸檔的話…
這篇文章的步驟,絕對值得你一試!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