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筆記創造價值
《筆記的魔力》讀書心得|日本最大直播平台的老闆怎麼做筆記嗎?3 個步驟學會前田裕二的筆記術 (事實→抽象化→應用)
2025 Aug 12 讀書心得 筆記術
這篇文章我要跟你分享 2025 年…
我最推薦的第 4 本好書:筆記的魔力。 (第 1/2/3 本推薦,請見文末)
這本書不只內容精彩,作者也大有來頭!
因為這個人明明做到「打造日本最大虛擬直播平台」,但幾乎沒人在討論他。
早在 2013 年,他就已經推出 SHOWROOM ,讓無名素人靠直播打破明星壟斷舞台。像是:
- 齋藤飛鳥(前乃木坂46)就是透過 SHOWROOM 和粉絲互動,人氣急升。
- AKB48、乃木坂46 等偶像團體都曾用 SHOWROOM 直播選拔,粉絲可直接參與投票。
- 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破百萬,月活超過 300 萬,是日本最大的虛擬直播平台之一。
網路上曾有人說:他是最懂「用內容連結人心」的存在。
這個人就是…前田裕二 (SHOWROOM 背後的老闆),實際上他有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 (以及對筆記極度深入的見解)。
前田裕二有什麼精彩的人生故事?
01. 在陰影中長大的孩子
這一切,從一位八歲就失去雙親的男孩開始。
1987 年 6 月 23 日出生的前田裕二,成長於東京都北區。
他八歲時母親過世,當時父親已不在身邊;後來與年長 10 歲的哥哥一起,由親戚扶養。
02. 街頭吉他教會他的應對之道
第一次創業,其實是在路邊彈吉他賣唱。
他從小學時代就曾在車站前、街頭自學吉他、賣唱賺日用。
並且學到「如何吸引觀眾」的觀眾心理,對他後續創業有相當大的影響。
03. 金融精英的反思與勇敢轉身
他曾經走的是傳統精英路線。
2010 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隨後加入 UBS 證券。
2011 年赴紐約分公司工作 。
2013 年中,宣布退出投資銀行業,轉向創業。
最終創立 SHOWROOM,帶著「讓所有人都有被世界看見的舞台」的理念。
04. 把「舞台」和「羈絆」變成平台語言
這個信念,誕生了 SHOWROOM——一個直播平台,但又不只是直播平台。
SHOWROOM 主打「虛擬舞台」與「虛擬觀眾席」,透過觀眾贈送「虛擬禮物」支持主播。
平台偏重互動深度,而非單純經濟實力。
因為前田認為:粉絲之王,平台要以互動深度為核心。
05. 地下偶像的崛起
他的第一批用戶來自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地下偶像。
他們透過 SHOWROOM 積攢粉絲,累積人氣。 後續包括 AKB48 也在選秀中使用平台,形成娛樂新通路。
從前田裕二精彩的故事中,我很好奇他到底是如何一手打造他的事業的?
後來發現,他把自己的思考方式都寫到《筆記的魔力》這本書中了。
下面就讓我來跟你介紹我在這本書的精華重點,前田流筆記術。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做筆記?了解筆記的兩種功能:記錄與創造
在書裡,前田裕二提出一個觀點:筆記其實分成兩種。
分別是:
- 第一種是「記錄用的筆記」:這種筆記就像備忘錄、上課筆記、會議記錄,目的是把資訊存下來以備查詢。這類型的事情,現在很多數位工具、AI 就能幫我們完成。
- 第二種是「創造知識的筆記」:這才是做筆記的價值所在。我們從被動「記錄資訊」,慢慢走向主動「創造知識」(這裡的知識指的是新的想法或觀點)。
大部分人對「筆記」的想像還停留在第一種,單純記錄。
但真正能讓你成長、進化、產生影響力的筆記,其實是第二種。
如果你想要透過筆記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就一定要學會第二種的筆記方法。
《筆記的魔力》中「前田流筆記術」是怎麼運作的? 3 步驟快速介紹
運作流程:事實 → 抽象化 → 轉化應用
前田裕二的筆記方法,目標非常明確:創造知識與新想法。
整個過程清楚分成 3 步:
- 事實
- 抽象化
- 轉化應用
考量到做筆記的靈活性,他主要是在「紙本筆記本」上執行這 3 個步驟。
而在筆記的實際版面設計上,他把這 3 步驟做了空間區隔。
分別是:
- 左頁:(上方) 寫下日期、大標題、摘要 / (下方) 列出當下觀察到的具體「事實」
- 右頁:(上方) 針對事實進行「抽象化」/ (下方) 思考「轉化應用」的行動方案
這樣的結構,能幫助我們養成「從事實中提煉洞察」的習慣。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這三個步驟分別該怎麼做。
步驟一:寫下事實(左頁下方)
這一步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是整套筆記術的地基。
前田裕二強調:
要產出好觀點,第一步就要「觀察並記錄事實」。
什麼是「事實」?就是你看到的、聽到的、經歷到的東西,不加解釋、也不下評論。像是:
- 某人說了什麼話
- 自己在某個情境中的行為
- 一件事情發生的具體結果
舉例來說,書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廣告會議場景:
在大阪發傳單,多附上一顆糖果,就能發出比在東京多 3 倍的傳單。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事實」:有地點(大阪 vs 東京)、有行動(發傳單+送糖果)、有結果(效率變高)。
這一步的重點只有一個:
不要急著下結論。
只要像錄影機一樣,把觀察到的東西忠實寫下來就好。

在下一步…
我們就要從這些事實中,開始抽出背後的意義與規則。
也就是進入「抽象化」階段。
步驟二:將事實轉為抽象化概念(右頁)
在《筆記的魔力》中,前田裕二把「抽象化」拆解成 3 種思考方式。
這三種方式,對應的其實是我們日常提問的三種角度:
- What 是什麼?
- How 怎麼做?
- Why 為什麼?
我們一個個來看。

① What 型:這是什麼?(重新命名)
這類型的抽象化是最表層的。
我們在做的,是幫眼前的東西重新命名或歸類。例如:秋刀魚 → 魚 → 動物。
這就是把具體的事物放進更大的類別中,幫助我們在腦中建立「分類」的系統。
② How 型:要怎麼做?(找出規則)
這類型的抽象化關注的是方法與邏輯。
我們會試著總結出一套「怎麼做比較好」的原則。例如:寶可夢之間有屬性互剋 → 根據對手特性,改變攻擊策略。
這是一種「根據條件改變做法」的邏輯思維。
③ Why 型:為什麼會這樣?(探究動機)
這是三種裡最深層、最有價值的一種。
我們會去拆解一件事發生的背景、原因與人性邏輯。例如:直播平台的使用者想儲存直播影片 → 因為他想要在粉絲圈中表現支持 → 想提升社群歸屬感與個人存在感
這就是在挖掘一個人背後做事情的動機。
「那麼,哪一種最有價值呢?」
前田明確指出:Why 型 > How 型 > What 型。
因為只有 Why 型,才能真正幫助你建立屬於自己的觀點與價值邏輯,也最容易延伸出影響他人的內容(無論是寫作、提案或創意發想)。
步驟三:將抽象概念轉化為應用行動(右頁)

有了抽象化的洞察之後,還沒結束。
最重要的一步是…把這些想法轉化成「我接下來可以做什麼」的具體行動。這一步的目的是讓我們把想法,真正落實在「生活或工作裡」。
前田裕二提供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做法,問自己三個跟「時間」有關的問題:
- 現在我能做什麼:馬上就能執行的第一步行動,通常是最簡單、最輕量的開始。
- 五分鐘後我要做什麼:稍微延伸一點,可以是跟別人溝通、搜尋資料、查一個工具等小行動。
- 明天開始我要怎麼實踐這個想法:中期一點的規劃,開始把它融入你的工作流程或生活決策中。
透過這 3 個時間點,來逼自己把抽象的思考變成具體的行動。
這一步看似簡單…
但它是讓筆記,從「筆記紙上」走進「實際生活」的關鍵一步。
小結:一頁筆記,讓自己從觀察者變成創造者
前田裕二的筆記術,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種記錄方式。
但實際上,它是一套讓人主動思考、提煉洞察、產出新知識的流程。
整體架構分成 3 個步驟:
- 觀察事實(左頁下方):忠實記下你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具體事件
- 抽象思考(右頁):透過 What/How/Why 三種角度,把事實背後的規則與原因提煉出來
- 轉化應用(右頁):用「現在/五分鐘後/明天」這三個時間點,具體規劃可以執行的行動
這三步驟看起來簡單。
但長期操作下來,會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自己已經開始在我的筆記軟體 Obsidian 中實踐了,也推薦你可以閱讀這本書來親自實踐。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