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Chi
0
  • 登入
  • ✍️ 部落格
    回主選單
    • ➡︎ 訂閱制方案
    • ➡︎ 所有內容
  • 🧑‍💻 我的服務
    回主選單
    • ➡︎ 1 對 1 寫作教練
    • ➡︎ 業配合作
  • 🎤 活動與課程
    回主選單
    • ➡︎ 線上課程
    • ➡︎ 講座活動
  • 📮 聯絡朱騏
  • 🎤 課程與企業培訓
    回主選單
    • 所有主題
    • 職場個人工作術|時間管理
    • 職場個人工作術|卡片盒筆記法
    • 職場個人工作術|ChatGPT 文案應用
    • 軟體開發實務|技術文件寫作
  • 註冊
  • 登入
  • 0
I'm Chi
  • ✍️ 部落格
    ➡︎ 訂閱制方案 ➡︎ 所有內容
  • 🧑‍💻 我的服務
    ➡︎ 1 對 1 寫作教練 ➡︎ 業配合作
  • 🎤 活動與課程
    ➡︎ 線上課程 ➡︎ 講座活動
  • 📮 聯絡朱騏
  • 🎤 課程與企業培訓
    所有主題 職場個人工作術|時間管理 職場個人工作術|卡片盒筆記法 職場個人工作術|ChatGPT 文案應用 軟體開發實務|技術文件寫作
  • 文章總覽
  • 分類
  • 🧑‍💻 工作 (213)
    • 工作生產力 (61)
    • 數位工具 (37)
      • Obsidian (6)
    • 個人品牌 (59)
    • 一人公司 (34)
    • 講師教學 (11)
    • 商業觀念 (3)
  • ✍️ 寫作 (161)
    • 網路寫作 (138)
    • 文案 (14)
    • 技術寫作 (2)
    • 筆記術 (1)
  • 🧠 學習 (163)
    • 自我成長 (76)
    • 讀書心得 (45)
    • 個人知識管理 (41)
  • 🤖 AI (81)
    • ChatGPT (51)
    • Claude (15)
    • Gemini (7)
  • 🧘 復盤 (3)
    • 日記 (3)
職場技巧 (2) Notion (1) Obsidian (0) Q&A (1) AI (20) ChatGPT (15) 靈感 (2) 日記 (1) 第二收入 (17) 提問 (3) 框架 (2) 網站經營 (1) 習慣 (3) 檢查清單 (1) YouTuber (1) 目標 (3) 電子報 (12) 正念 (1) 卡片盒筆記法 (4) MailerLite (6) 文案 (3) 人物 (24) Podcast (1) 簡報 (1) 出書 (3) 筆記軟體 (3) Lean Writing (9) 數位產品 (12) 專案管理 (2) 導覽 (1) 定位 (3) 模版 (4) 新手 (10) 技巧 (5) 策略 (1) 反思 (2) 職場上班族 (5) 筆記 (4) MidJourney (1) 電子書 (2) 1對1諮詢 (1) 讀書會 (3) 時間管理 (3) 說故事 (7) 自動化 (1) 訪談 (1) 個人知識管理 (1) 圖解 (1) 職涯 (1) 思考 (1) 行銷 (1) 痛點分析 (0) 目標讀者 (1) 需求分析 (1) 原則 (1) 溝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Tiny Experiment》讀書心得 | 我們的人生真的需要照著「劇本」走嗎?12 個突破框架的思考方式,擺脫社會期待的束縛

我最喜歡第 5 個框架!

《Tiny Experiment》讀書心得 | 我們的人生真的需要照著「劇本」走嗎?12 個突破框架的思考方式,擺脫社會期待的束縛

2025 Apr 12 自我成長 讀書心得
內容目錄
  1. 框架 1:擺脫「續集劇本」的束縛
  2. 框架 2:把不確定性變成機會
  3. 框架 3:用系統化好奇心找到方向
  4. 框架 4:設計你的小實驗
  5. 框架 5:讓行動成真的實驗公式
  6. 框架 6:用行動建立自信
  7. 框架 7:最小版本原則
  8. 框架 8:重新定義生產力
  9. 框架 9:找出拖延的真正原因
  10. 框架 10:完美的矛盾
  11. 框架 11:10% 法則
  12. 框架 12:+- → 反思法
  13. 這 12 個框架,你最想要從哪一個開始實踐呢?

花了 2 個禮拜,我終於讀完這本好書了!

這本書在談:每個人都希望能過上理想的人生。但我們常常被社會既定的成功模式所束縛,不敢走出自己的路。

Anne-Laure Le Cunff 在《Tiny Experiment》中分享了 12 個改變認知的框架,幫助我們擺脫社會對於成功的刻板印象。

這位作者是國外很有名的創作者,在Medium 平台擁有超過 50 萬訂閱者,她的文章經常被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等知名媒體引用。

下面是我最喜歡的 12 個框架。

框架 1:擺脫「續集劇本」的束縛

我們總是習慣按照過去的經驗來規劃未來。

這就像在寫一個又一個的續集,總是按照既定的劇情發展。例如名校畢業生一定要進入大企業,或是學理工的就該走技術路線。

但人生不該被過去的選擇所限制,我們應該有勇氣開創新的故事。

舉個例子。

許多台大、政大、清大、交大的畢業生,總覺得必須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快消品公司、顧問公司或銀行的管理培訓計畫。

如果沒有進入這些「名門企業」,就覺得自己「失格」了。但工作十年後回頭看,這些所謂的「標準路徑」其實只是我們給自己設下的框架。

我學習到:停止用過去的成功模式,來限制未來的可能性。

框架 2:把不確定性變成機會

面對未知時,大多數人會感到恐懼。

但如果我們能用好奇心來面對不確定性,它反而可以成為新機會的來源。這需要我們改變對不確定性的態度,把它視為探索和成長的空間。

舉個例子來說:作者提到社群媒體造成的「紅皇后效應」。也就是我們總是看到別人的成功,覺得必須不斷奔跑才能維持現狀。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紅皇后說的:「在這裡,你必須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如果想要到達別的地方,就得比這跑得更快。」

但與其被這種競爭心態所困,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向。

我學習到:把不確定性視為探索新可能的機會,而不是威脅

框架 3:用系統化好奇心找到方向

單純知道要改變是不夠的。

我們需要一個系統化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探索和實現真正想要的人生。作者提供了三個關鍵問題,幫助我們判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分別是:

  1. 你是在跟隨過去的模式,還是在探索新的可能?
  2. 你是在追隨大眾的喜好,還是在尋找自己的群體?
  3. 你是被動地追隨熱情,還是主動地保持好奇?

這些問題,能幫助我們擺脫「續集劇本」的限制。

我學習到:定期反思這三個問題,確保自己走在探索而非跟隨的道路上

框架 4:設計你的小實驗

每個改變都始於觀察。

作者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方法,讓我們能將想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實驗。這個方法包含三個步驟:

  1. 記錄想法
  2. 發現問題
  3. 提出假說

例如當你發現「我在進行簡報時總是缺乏自信」這個問題時,可以這樣做:

  1. 觀察:記錄下這個感受
  2. 提問:「我該如何建立簡報時的自信?」
  3. 假說:「參加即興表演課程可能能提升我的自信」

其他常見的例子包括:

  • 觀察到早上上班前很焦慮 > 假設:每天早上冥想 15 分鐘可能有幫助
  • 發現在家工作沒有界限 > 假設:設定固定的下班儀式可能有效

我學習到:將困擾轉化為具體的實驗假說

框架 5:讓行動成真的實驗公式

承接框架 4,光有假說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採取「小實驗」。作者提出了一個簡單但有效的實驗公式:

我將會在 {時間頻率},採取 {行動}。

關鍵是要專注在「行動次數」,而不是「結果」上。

例如:
X:「我要在 3 個月內增加 5000 個訂閱者」
O:「我將在未來 12 週,每週發布一篇文章」

這樣的實驗更容易執行,因為:

  1. 可以用「有做到/沒做到」來追蹤
  2. 重點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3. 有明確的時間和行動次數

我學習到:用具體的行動實驗取代模糊的目標

框架 6:用行動建立自信

自信不是與生俱來的特質。

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研究告訴我們:「行動和感覺是相互影響的,而行動比感覺更容易被我們控制。」

因此,我們應該透過持續的行動來建立自信。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決定要寫一個部落格系列文章時:

  1. 先承諾:「我將在接下來的 8 週,每週發布一篇文章」
  2. 不要在第一週就評判成效
  3. 完成承諾的次數後,再來評估整體結果

這樣做的好處是:

  • 避免因單次表現不佳就放棄
  •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收集「我做得到」的證據
  • 透過累積的小成就建立真實的自信

我學習到:自信來自於持續的行動,而不是空想

框架 7:最小版本原則

開始一個新的實驗時,要從最小版本開始。

作者提醒我們:「不要擔心自己最好的狀態,而是要考慮最差狀態時是否能持續。」

這樣的思維能幫助我們更容易開始和持續。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演員兼作家 Henri Brugère 想寫劇本。他的實驗版本變化是:

  1. 版本一:每天寫 250 字劇本
  2. 版本二:增加錄製自己朗讀的影片
  3. 版本三:嘗試更複雜的創作

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他能降低開始的門檻,建立基本的信心。

我學習到:從最小可行的版本開始,讓改變更容易持續

框架 8:重新定義生產力

傳統的生產力觀念著重於「做了多少」。

但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衡量標準:從「做得多」轉向「投入得深」。這種轉變能幫助我們擺脫數量導向的壓力。

舉個例子...

傳統的生產力衡量:

  • 今天回覆了幾封郵件
  • 完成了幾個任務
  • 開了幾個會議

新的生產力觀念:

  • 溝通的品質如何
  • 這個任務有多專注
  • 解決問題的深度如何

我學習到:用「投入品質」而不是「完成數量」來衡量生產力

框架 9:找出拖延的真正原因

拖延不是單純的意志力問題。

作者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診斷框架:頭(理性)、心(情緒)、手(技能)。這個框架能幫助我們找出拖延的根本原因。

當發現自己在拖延時,可以問這三個問題:

  1. 頭:這個任務合理嗎?(是否符合目標、優先順序是否正確、時機是否恰當)

  2. 心:這個任務讓我興奮嗎?(是否有意義、是否有動力、是否有恐懼)

  3. 手:這個任務我做得到嗎?(是否有所需技能、是否有足夠資源、是否需要協助)

我學習到:用這三個面向來診斷拖延,找出真正的解決方案

框架 10:完美的矛盾

完美主義,常常成為行動的絆腳石。

義大利哲學家 Lucilio Vanini 提出一個反直覺的觀點:「真正的完美,存在於不完美之中。」

舉個例子來說:

  • 一幅完美的畫作不是回答了所有問題,而是留下想像的空間,激發觀眾思考並創造看畫者自我對話的可能。
  • 一個好的產品不需要第一版就完美,而是透過使用者回饋改進,並在在迭代中成長。

我學習到:接受不完美,反而能達到更好的結果

框架 11:10% 法則

追求極致完美往往適得其反。

作者分享了債券基金經理 Ben Trosky 的策略:不追求單年第一,而是持續保持在前 10%。這個策略能帶來更持久的競爭優勢。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想要成為部落格作家時...

錯誤方式:

  • 追求每篇文章都完美
  • 花太多時間修改
  • 發文頻率低

正確方式:

  • 保持穩定的發文節奏
  • 維持一定的品質水準
  • 持續累積讀者

我學習到:追求持續的良好表現,勝過偶爾的完美表現。

框架 12:+- → 反思法

反思需要結構化的方法。

作者提出了一個簡單但有效的反思框架:
+:做得好的事
-:需要改進的事
→:下一步行動

這個方法能將行動與反思緊密結合。

舉個例子來說,一週回顧時可以這樣記錄...

+(優點):

  • 完成了三篇文章
  • 保持運動習慣
  • 改善了睡眠品質

-(缺點):

  • 會議時間管理不佳
  • 飲食不夠規律
  • 社交時間不足

→(行動):

  • 設定會議時間上限
  • 規劃固定用餐時間
  • 安排週末社交活動

我學習到:用結構化的方式來反思和改進

這 12 個框架,你最想要從哪一個開始實踐呢?

在這篇文章中,我跟你分享了《Tiny Experiment》書中的 12 個框架:

  • 框架1:擺脫「續集劇本」的束縛
  • 框架 2:把不確定性變成機會
  • 框架 3:用系統化好奇心找到方向
  • 框架 4:設計你的小實驗
  • 框架5:讓行動成真的實驗公式框架 6:用行動建立自信
  • 框架7:最小版本原則
  • 框架 8:重新定義生產力
  • 框架 9:找出拖延的真正原因
  • 框架 10:完美的矛盾
  • 框架 11:10% 法則
  • 框架12:+- 反思法

這本書的核心精神,就是告訴我們:

對於人生中想做的事情,別急著下定論!
透過設計小實驗 (框架 5),先行動起來並且收集數據。
數據會告訴我們,這件想做的事情下一步應該要如何調整。

一起用實驗的精神,嘗試走出自己的路吧!

 
朱騏
 
朱騏 (Henry)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只要 1 分鐘!四步驟用 ChatGPT 讀書法記錄心得,比你花一小時寫筆記還有效 (進階版)

你是否常常讀完一本書,卻不知道如何快速整理心得並分享出去?這篇文章將教你如何用「進化版」的一分鐘說書筆記法,透過 ChatGPT 幫助你簡單完成這個任務。只需四個步驟,就能讓你的讀書心得變成一篇可分享的短文,適合在各大社群平台上發布。想要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高效地記錄與分享你的閱讀體驗?快來看看這篇文章,掌握這個實用的技巧吧!

  • 2024 Dec 02

如何用卡片盒筆記法提升學習效率?4 步驟讓資訊為我所用,提升學習效率和記憶力

  • 2024 Jan 08

新年到,但別再設定目標了!用 5 個步驟建立一套系統,讓你真正獲得想得到的成果

  • 2023 Jan 19

怎麼寫個人網站的「關於我 (about me)」頁面文案?用這個 ChatGPT 指令模板,30 分鐘馬上搞定【下篇】

你是不是覺得「關於我」頁面很難寫得吸引人?這篇文章教你如何用 AI 在 30 分鐘內完成一個有故事、有溫度的個人介紹。從展現人味的個人故事到明確的行動呼籲,讓你的潛在客戶不僅記住你,還願意採取行動。點擊進來,學習如何快速打造一個吸引人的「關於我」頁面吧!

  • 2025 Sep 08

【用 AI 製作線上課程簡報全攻略】5 步驟用 ChatGPT 發想課程大綱,再用 Gamma 製作高品質簡報

你是不是常在社群媒體上看到 AI 工具的分享,卻不知道該如何實際應用?這篇文章教你用 AI 製作高品質課程簡報,不再只停留在「AI 很厲害」的表面印象,而是學會從課綱發想到簡報完成的完整流程。透過 5 大步驟:發想課綱、撰寫逐字稿、整理內容、使用 Gamma 製作簡報,再到最後的人工調整,你也能輕鬆打造專業簡報!

  • 2025 Apr 07

我心目中對 Obsidian 應用場景想像與實踐

  • 2022 Oct 29

關於朱騏

  • 🗞️ 電子報

聯絡我們

  • Email: admin@chichu.co
  • 聯絡電話: 0939513266
  • 地址: 220 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2段81巷27弄23之1號4樓
  • 公司名稱: 知騏然有限公司
  • 統編: 93719055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I'm Chi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