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對 Obsidian 應用場景想像與實踐
2022 Oct 29 個人知識管理
「我不想單純只做 Obsidian 筆記軟體的教學,而是用去解決 "如何持續產出內容" 這個問題。」
為了優化今年發行的「Obsidian 學習包」數位知識產品,近期對購買學員做課後調查。
有一位同學這樣回覆:
一開始會想學 Obsidian 是因為聽說了卡片盒筆記法的雙向鏈結,但目前使用的 Evernote 和 OneNote 都太方便了。
可以提供一些能讓我會非常想使用 Obsidian 的情境麼?
這個問題勾起我在學習「用途理論(Jobs to be done)」時的重點:客戶想要的是解決問題後的成果,而不是只看你賣什麼。
這件事情不解決,會導致: 課程沒幫助到學員 = 我做出一個沒有用的產品。
於是我想:「好,客戶到底想要什麼?」
但這個問題太大了。不同人因為不同身分,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決定用「身分」來思考問題,究竟「某個身分」的「某個需求(問題)」是什麼。
一次解決「一個身分」的「一個重要需求」就好
我想到的第一個身分就是「創作者」。
畢竟我自己兼職扮演這個身分已經快 3 年了,有許多心路歷程可以分享。那麼「需求」呢?我想是創作者事業最重要的核心:持續產出內容。
不論用文字、影片、聲音產出,最根本的核心就是內容。我以「文字」作為主要創作載體,因此著重在文字產出。
「如何持續產出內容」可分成 3 個子問題:
- 如何找到能寫的點子?
- 如何省力的寫?
- 寫完之後如何有更大的產出?
我解決「如何持續產出內容」的工作流程
這 3 個問題我的對應解法是...
如何找到能寫的點子 > 寫卡片
「卡片盒筆記法 (Zettelkasten)」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為了讓閱讀過的資訊、都成為自己未來創作的一小部分,可以透過「寫卡片/寫原子筆記」來紀錄資訊。持續 1 周以上,能寫的點子多到用不完。
「寫卡片/寫原子筆記」的詳細內容可參考《如何寫好筆記?談談好的筆記格式》。
如何省力的寫 > 寫草稿
隨著卡片增加,相似概念的卡片會形成小主題。
替小主題「加上前言」與「排列卡片」,就是文章的草稿了 (這個動作只要 10 - 20 分鐘),後續只要花 30 - 60 分鐘就能將草稿寫成一篇文章。
由於草稿量非常多,因此寫文章就會變得非常省力。 (參考《如何降低網路寫作的摩擦力,讓日常寫下的筆記都能成為未來發表文章的一部分內容 ?》)
寫完之後如何有更大的產出 > 寫書籍
當文章變多,就能替寫書做準備。
順序如下:
- 將同主題的文章排列先後順序
- 加上文章之間的脈絡與連結詞
- 一本書籍的大綱完成
最棒的是,大綱中的章節內容已經準備好了(就是每篇文章)。
編輯草稿 + 排版 = 寫完書了。
這個流程的 3 大好處
我從 2021 年底開始使用這套流程,持續寫作到現在已經產出 100+ 新文章 (平均單周 2-3 篇),單篇字數約 1000 - 1500。
我發現這個過程有 3 大好處:
- 持續利用: 每一則寫下的卡片都能在未來被利用到。只要保持紀錄習慣,就能持續利用卡片產出寫作的點子。
- 借力使力: 每一個階段都不是從 0 開始,而是奠基於前一項的成果繼續發展,過程非常省力氣。
- 以下至上: 從卡片 → 草稿 → 文章 → 電子書,我們對於一個知識主題的理解會愈來愈完整,並能有更大的產出。
重點:
「寫卡片 + 寫草稿 + 寫書籍」
都可以在 Obsidian 中全部完成。
感謝這位同學的提問。我不想單純只做一個 Obsidian 筆記軟體的教學,而是用去解決「如何持續產出內容」這個問題。
我希望讓學員在學習過後,能在
- 個人: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職涯繼續成長
- 事業: 產出對別人有幫助的內容,獲得合作機會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