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你在 10 分鐘內,快速理解新概念
開會聽到新專案名詞一頭霧水?用這 3 個提問快速搞懂 (搭配 ChatGPT )!
2025 Jul 14 工作生產力 ChatGPT
內容目錄
最近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
怎麼用 ChatGPT ,幫我們快速理解一個主題的新概念?
「幹嘛想這個問題?」你問。
因為我發現當自己探索一個新主題的時候,常常卡在「基礎觀念」。
例如…
- 近期我想要深入學習 AI 領域中的 Vibe Coding (俗稱的 “用嘴寫程式”,也就是你用自然語言告訴 AI 需求,並讓 AI 自動幫你寫程式) 時,常常看到一個新詞: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 如果不了解這個新詞,就很難理解 Vibe Coding 的諸多原理(像是為什麼大型語言模型需要「載入上下文」才能順利完成多步驟的指令執行、或是為什麼有時候同樣的指令第一次成功、第二次卻失敗)。
- 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其實常常都跟「模型怎麼理解上下文」有關。而 MCP 就是設計來規範這些上下文結構的協議。
如果你是在科技業工作的人,我相信會更有感。因為可能常常碰到閱讀白皮書看到一堆名詞看不懂、跟上司簡報新概念時講不清楚…的窘境。
那該怎麼辦呢?
剛好最近我在讀中國 YouCore 的共同創辦人王世民與繆志聰,在《學習力》一書中分享的一套「概念學習法」,發現了解法。
這個解法很聰明,是用 3 個提問幫助自己快速理解一個新概念。
分別是:
- 提問 1:這個知識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 提問 2:這個知識和其他知識有什麼關聯?
- 提問 3:這個知識有哪 3 個能用和不能用的場景?
透過有邏輯地提問,就能夠讓自己一步步找答案 (踏實地理解新主題的基礎概念,例如前面提到的 MCP 就是一個案例)。
甚至呀…我發現可以把問題當作指令,請 AI 幫助搜尋與研究新概念。
有意思對吧?
下面讓我依據跟你介紹這 3 個提問,並分享我是如何使用 AI 工具 (例如 ChatGPT) 來幫我調查研究這個新概念。
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提問 1:這個知識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學習新概念時,先問問自己「這個知識從哪裡來」。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想要學習「心智圖」這個概念。
我們可以問自己:
- 是誰發明了心智圖?
- 為什麼要發明心智圖?
- 心智圖發明後,又衍生出哪些新的應用?
了解這些背景/脈絡,能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這個概念的本質。

朱騏 (Henry)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