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分心寫筆記的同時,保有看書的樂趣?
2022 Nov 06 自我成長 個人知識管理
內容目錄
數位筆記讓人好矛盾。
這兩天一位電子報讀者來信,她問
- 想記得太多: 如果會邊讀邊用數位筆記記錄,會想把看到的所有概念記錄下來,但反而影響到實體閱讀的效果,甚至無法讀完一本書
- 不記又不行: 但如果自己先讀完不記筆記,要記筆記的地方就忘記了,之前就是讀完一些書一點印象都沒有,跟沒讀過差不多
怎麼辦呢?我們應該先想清楚「我的讀書需求是什麼」。
一共有 3 步驟
- 先確認這本書需要做到多詳細的筆記
- 把讀書筆記的需求作細分,並採取不同作法
- 如果你的讀書需求沒有特別急迫性,建議學習寫卡片
步驟1. 先確認這本書需要做到多詳細的筆記
重點: 你對這本書的資訊有多急迫、有多熟悉。
在正式切入到「如何寫筆記」之前,更重要的是先判斷即將閱讀的書是否需要寫筆記。
我以下面兩個元素來切分需求:
- 迫切程度: 你當前的生活有多需要此項資訊。高迫切程度如「有強烈的轉職需求」、「自我提升要求」,否則多數的資訊其實都是迫切程度低的。
- 熟悉程度: 你在此領域的專業、在此領域投入的研究時間與精神。例如工作專業、感興趣的議題也可以納入考量,像是「卡片盒筆記法」不是一個學科專業,但卻是一個水很深的主題
步驟 2. 把讀書筆記的需求作細分
重點:不同需求,不同應對方式。
用上面的兩個元素進行分類,可以得出下面 4 個象限與作法:
高迫切,高熟悉
- 筆記方法: 有啟發再紀錄
- 範例: 跟近期個人目標有關的書籍,例如我透過寫作經營個人品牌,也需要補充如何作個人品牌與寫作的知識)
高迫切,低熟悉
- 筆記方法: 需要詳細筆記
- 範例: 跟長遠個人目標有關的書籍,例如我明年想要學習寫程式,這對我的工作 (技術寫手) 很重要,但我對程式不熟悉
低迫切,高熟悉
- 筆記方法: 不需要紀錄,感觸極深的啟發在記
- 範例: 已熟練的主題,例如我已經關注卡片盒筆記法 1 年時間,市面上能關注的資料都閱讀了。除非有看到非常特殊的觀點,否則我只會快速略讀、不會作紀錄。通常「高迫切,高熟悉」的主題會慢慢變成這一塊
低迫切,低熟悉
- 筆記方法: 不需作筆記,因為現在的自己只是隨意看看。
- 範例: 跟自己專業較無關的書籍,例如最近我在學哲學就不會特別寫筆記
我的作法是
- 高迫切,高熟悉: 設定 1 個專案 + 卡片盒筆記法 (寫卡片)
- 高迫切,低熟悉: 畫心智圖 + 沒有特別的筆記方法,就是紀錄重點與自己的反思
- 低迫切,高熟悉: 卡片盒筆記法 (寫卡片)
- 低迫切,低熟悉: 完全不作筆記
最後,盡可能把筆記上的內容寫成文章發表/分享給朋友聽,這是我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步驟 3. 如果你的讀書需求沒有特別急迫性,建議學習寫卡片
重點: 如果只是隨興而讀,建議學習「寫卡片」記錄想法。
大多數人在讀課外書的時候,其實都沒有特別區分迫切程度,而是隨性而讀。
這沒有不對,但是
- 如果你根本沒有急迫性,何必需要特別在意要如何筆記呢?
- 如果你有急迫性,那應該先設定你想要在這個主題完成什麼專案、產出什麼成果,再來考量要如何寫讀書筆記
多數人都是想著
我現在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需要,但我先記著,未來有需要有可能再回頭看呀!
如果是這種狀況,我推薦用「卡片盒筆記法」。每一次閱讀完一篇文/書籍段落後,就寫一張 100 -200 字的卡片記錄自己的想法。
卡片盒筆記法記錄的內容與格式可參考 chichu.me 這個網站,這是我公開的卡片筆記。
至於記錄下來的卡片,要如何在未來需要時能被立刻找到,這需要了解卡片盒筆記法的一方法論-卡片編碼,你可以參考《如何建立卡片盒筆記法中的卡片連結》。
我推薦學習卡片盒筆記法的理由
卡片盒筆記法是針對「暫時無法歸類在特定專案/特定用處」的筆記,所設計出的一種資訊管理方法。
過去我們對資訊管理的方法,都是用
- 樹狀: 例如 1 個檔案、1個資料夾
- 標籤: 1 個檔案可以同時隸屬多個標籤,突破單一資料夾的限制
但這種管理檔案最大的問題,就是「封存導向」。也就是沒有先設想好: 這則筆記未來可能可以使用在哪裡。
卡片盒筆記法加入了「連結」的概念,也就是:
我不知道我現在記錄下來的卡片(筆記) 能做什麼,但我把概念相近的卡片透過「超連結/文字提及」的方式放在一起。
這樣未來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把被連結到的所有筆記一次拉出來使用,完成當下的產出 (例如寫文章)。
我在《如何降低網路寫作的摩擦力?》有寫到這樣管理筆記的好處。
朱騏 (Henry)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