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面上的筆記軟體超級多,到底該怎麼挑呢?介紹筆記軟體的 4 大分類給你 (10 分鐘快速了解,並且依據需求挑選你需要的)
2023 Nov 27 數位工具 個人知識管理
當你開始在網路上寫作的時候,每一天都需要紀錄大量的點子。
這些點子來自於四面八方,例如:
- 看書的筆記
- 聽講座的筆記
- 聽 Podcast 的筆記
- 看 YouTube 的筆記
- 走路、洗澡、聊天時的靈感
當點子一變多,你需要有個專門的數位軟體幫你管理這些點子 (aka 「數位筆記軟體」)。
但是市面上的數位筆記軟體非常多,至少超過 30 款!你到底該使用哪一個呢?
參考《打造第二大腦》作者 Tiago Forte 與我自己的想法,我整理成 4 大分類並依據「目的」來介紹。
每一種分類都會用一個職業角色來命名,幫助你想像。分別是
- 圖書館員 (Librarian)
- 畫家 (Painter)
- 園丁 (Gardener)
- 建築師 (Architect)
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可以了解 4 大分類數位筆記軟體的差異,並且挑選出你需要的。
準備好,讓我們來一趟「數位筆記軟體」的探索之旅吧 🚌
P.S.
- 礙於篇幅,我不會深入 "每一款" 數位筆記軟體。
- 因為每個分類的軟體功能都很相似,我推薦你先鎖定一大分類,接著去一個個實際試用那款軟體
- 某些軟體會有 1 種以上的分類,代表你可以在不同的場景都去使用。

種類 1. 圖書館員 (Librarian)

喜歡捕捉與收集各種點子,建立分類讓他們隨時「取用」點子。
你可以選擇...
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使用方式,因為電腦檔案都是這樣分類的。
舉個使用場景。
你想要使用軟體來管理你發表過的文章,在未來能夠快速搜尋與重複使用。像是
- 出書: 將多篇文章整合成一本書的書稿
- 錄影片: 將文章當作逐字稿,並且錄製成 YouTube 影片
- 分享給同事: 將寫過的工作文件分享給剛報到的新人
你適合「圖書館員」的數位筆記軟體。
種類 2. 畫家 (Painter)

喜歡用視覺化的方式來進行思考,在一個白板上面「看到與連結」所有的想法。
你可以選擇...
讓你一目了然地俯瞰想法。
舉個使用場景。
你的腦中有許多零散的想法需要梳理,透過軟體將想法 "一次" 攤開在螢幕上看到。以 Heptabase 來說,你可以透過以下 4 步驟梳理想法:
- 將想法紀錄在一張又一張的卡片上
- 替多張卡片標記為群組,形成一個概念
- 手動替卡片與群組拉上連結線,標註每張卡片的關係
- 順著連結線的引導,將想法一句話一句話地表達清楚
如果你有上面的需求,適合「畫家」的數位筆記軟體。
種類 3. 園丁 (Gardener)

喜歡探索、將各種想法慢慢連結在一起,需要一款筆記軟體將想法「串連」起來。
你可以選擇...
讓你自由自在地連結想法。
舉個使用場景。
你想要一點一滴累積的想法,最終將想法發展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你可以使用「卡片盒筆記法」,透過 3 步驟:
- 寫卡片:將想法寫在一張卡片上,紀錄想法
- 存卡片:將卡片放到自己的筆記軟體中,累積想法
- 用卡片:將概念相近的卡片拿出來,寫成文章
你適合「園丁」的數位筆記軟體。
建築師 (Architect)

喜歡規劃、設計流程與框架,需要有一款筆記軟體「架構」他們的想法。
你可以選擇...
幫助你建構漂亮的文件中心 (document hub)。
舉個使用場景。
你已經對某個領域或主題有深入了解,想要將腦中的知識記錄下來、變成文件讓其他人閱讀。
例如我將自己的寫作模版陸續紀錄在 Notion,預計後續提供「網路寫作」的模版庫供特定課程的學員使用。

如果你有以上的需求,你適合「建築師」的數位筆記軟體。
不需要 All in one,依據需求同時使用多款軟體吧!
雖然我將數位筆記軟體分成 4 大類,但不代表你一次只能使用一款軟體。
像是我現在同時使用 2 款軟體:
- Obsidian:用來發展想法與儲存文件
- Notion:將文件整理成公開資料庫,分享給課程學員使用
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再去挑選軟體。
我也好奇想問問,你現在正在使用哪一款筆記工具啊?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