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無可避免要面對競爭
《人上之人》讀書心得 | 你害怕跟其他人競爭嗎?5 個科學實證的競爭心態,讓你不再害怕與人較勁
2025 Jun 24 自我成長 讀書心得 🧑💻 工作
人的一生,無可避免要面對競爭。
但很多人因為害怕失敗,選擇退縮或逃避。
這樣的心態不只讓我們錯失成長機會,更可能影響未來的發展。
《人上之人》(Top Dog) 的作者 Po Brunson 與 Ashley Merryman 透過大量研究,分享了 5 個關於競爭的重要發現。
Po Brunson 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其著作已被翻譯成 35 種語言。而 Ashley Merryman 則是知名科學作家,她的文章經常出現在《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等重要媒體。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告訴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並善用競爭。
發現 1:競爭力不只來自練習,更需要鬥志
光是練習還不夠,你還需要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實力。
十年的練習或許能讓你成為專家,但那只是入場券而已。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還沒準備好就必須面對競爭。
而且研究發現,比賽的壓力不會隨著經驗增加而消失,即使是專業運動員也一樣。
真正的贏家,是那些能在聚光燈下依然發揮的人。
舉個例子來說:
一位國標舞選手可能練習了十年,技巧爐火純青。
但到了比賽現場,燈光打下來,評審注視著,觀眾屏息以待。
這時候,真正考驗的不是技巧,而是能否承受這樣的壓力。
要在競爭中勝出,除了練習,更需要堅強的鬥志。
我學習到:不要只關注技能訓練,更要培養在壓力下依然能發揮的心理素質。
發現 2:區分適應性競爭和不適應性競爭
健康的競爭心態,是追求進步而非執著於勝負。
適應性競爭的人會堅持不懈地迎接挑戰,但也尊重規則。
他們追求在專業領域做到最好,卻不會事事都要爭第一。
相反地,不適應性競爭的人總是無法接受失敗,甚至會在不該競爭的場合挑起較勁。
舉個例子來說:
小明是公司的業務員,他追求業績成長,但不會打壓同事。
相反的,小華不只在業務上要拿第一,連公司聚餐誰吃得多都要比。
這就是適應性和不適應性競爭的差別。
我學習到:檢視自己的競爭心態,確保是在正確的場合、用正確的方式在競爭。
發現 3:擁抱不確定性
競爭最迷人的地方,在於結果永遠充滿變數。
研究發現:未經安排、充滿懸念的結果,即使最終失敗,也比預先計畫好的人生更有價值。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弱者有機會創造奇蹟,也讓強者保持警惕。
舉個例子來說:
在奧運游泳比賽中,正是因為結果難以預料,才會激發出選手的極限表現。
如果比賽結果都是預先安排好的,那就失去了挑戰的意義。
我學習到:不要害怕不確定性,它是讓我們突破自我的重要動力。
發現 4:將競爭視為挑戰而非威脅
我們的心態會直接影響生理反應。
科學研究顯示,當我們把競爭視為挑戰時,身體會分泌有助於提升表現的荷爾蒙。
但如果把競爭視為威脅,反而會產生讓我們退縮的生理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
一位整形外科醫生在面對複雜手術時。
如果他把這視為提升技術的機會,壓力反而會讓他更專注。
但如果他只想著可能失敗的風險,反而會影響發揮。
我學習到:調整對競爭的心態,把它當作成長的機會而非威脅。
發現 5:找出個人的最佳功能區
每個人在競爭時都有自己的最佳狀態。
有些人需要保持冷靜,有些人反而需要適度的興奮狀態。
關鍵是要認識自己,找出最適合的競爭狀態。
舉個例子來說:
有些演講者在上台前需要安靜冥想。
而有些人則需要做些熱身運動,讓自己興奮起來。
這都是為了達到個人的最佳表現狀態。
我學習到:觀察並記錄自己在什麼狀態下表現最好,並在競爭時營造這種狀態。
競爭的終極目的是提升自我,而不是打敗他人
最後,作者提醒我們:
競爭的終極目的是提升自我,而不是打敗他人。
這句話,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啟發!
當我們能正確理解並運用競爭,它就會成為推動我們進步的強大動力。
反之,如果只是為了贏而競爭,反而容易陷入不健康的心態。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