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你找回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想擺脫工作焦慮,為什麼寫日記是最佳解?3 個日記寫作方向,幫你輕鬆化解職場壓力與困擾
2025 Jul 29 自我成長 工作生產力 日記
想像一個場景:
禮拜一早上,你拖著沒睡飽的身體進辦公室…
腦袋還在想著上週那場有點挫折的會議、卡到現在的專案、還有一堆理不清的雜念。
這些念頭就像一堆未爆彈。
在腦中打轉找不到出口,最後只會變成壓力跟焦慮…
悶在你的心裡。
最近我跟許多朋友聊天,過程中發現一個現象:我們每天瘋狂接收資訊,甚有有開不完的會議。但卻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把腦袋裡的東西好好整理一下。
你想想看…
這些只進不出的思考,囤積多了就像垃圾堆一樣。 久了只會讓人更混亂、更累。
那該怎麼辦呢?
我發現「寫日記」其實是一種門檻超低的思緒整理法。
因為不用給別人看,只寫給自己看。 所以你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擔心寫得好不好。
「寫日記呀…但我每次打開日記本,看到畫面空白、腦袋也跟著空白,根本不知道要從哪開始寫呀!」
別擔心,讓我來幫助你!
我自己寫日記已經寫了 10 年了。
我一開始寫的時候,最常碰到的問題也是:
打開日記,但傻在原地不知道要寫什麼…
後來我發現這三個方向,可以幫助自己動筆:
- 寫「你最近解決的一個問題」
- 寫「你還沒解決的卡關」
- 寫「讓你情緒起伏的事件」
當你掌握這 3 個方向後,寫日記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寫流水帳了。
你會發現「寫日記」變成了一種技能。 這種技能不只是幫助你記錄生活,更可以慢慢釐清思緒、成為你在職場前進的助力。
下面讓我搭配自己真實的例子,來跟你分享怎麼用「寫日記」來整理自己的思緒吧!
Let’s Go 👇
日記方向 1. 寫「已經解決的問題」
像是今天某個卡關終於解決了。
這時候我們可以把整個處理流程記下來:
- 問題是什麼
- 當時怎麼發現的
- 試了哪些方法來處理
- 最後是用什麼方法怎麼解決的
這種紀錄很有價值!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們的大腦很容易遺忘細節…當下覺得「這個解決方案我一定記得住」。
但過了一週後再遇到相同問題,很可能又得重新摸索一次。
當你記錄下來的時候,未來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時直接翻出來參考就好。
分享我的實際經驗
讓我分享一個在 2025 年 6 月 19 日的日記紀錄:
問題:每天花 10-15 分鐘清理 email 時,遇到需要特別回覆的重要郵件就會卡住。
當時的困擾:
- 看到重要郵件時,大腦會「當機」
- 不知道該馬上回,還是該等等再回
- 常常因為一封重要郵件,整個收件匣都沒清完
找到的解決方案:
1. 先記住要回的重要郵件,優先處理可以直接刪除的
2. 坐到沙發上,設定 15 分鐘倒數計時
3. 用手機回覆重要郵件,搭配以下流程:
- 先用列點寫出 2-3 個重點
- 交給 ChatGPT 完成完整回覆
最後的成效:
減輕心理負擔,回覆品質也比單純用 AI 要好很多!
小心,這 3 個錯誤要記得避免
在記錄解決方案時,我觀察到很多人會犯的 3 個錯誤:
- 只記結果,不記過程: 例如只寫「用 ChatGPT 回信」,卻沒有寫下「先列出 2–3 個重點」這個重要步驟。這樣的記錄對未來的自己一點幫助都沒有。
- 急著記錄,忘了寫「當時的情境」: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沒寫下「看到重要郵件時,大腦會當機」這個情境,以後再看這個解決方案時,自己可能會想:「為什麼我當時要這樣做?」
- 沒有記錄成效如何: 記得寫下這個方法用了之後,帶來什麼改變 (最後的成效)。這樣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才知道這個解決方案值不值得再試一次。
你只要避開這 3 個錯誤,往後就會發現…日記竟然帶給自己意想不到的洞察!
除了寫「已經解決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寫「還沒解決的問題」。
日記方向 2. 寫「還沒解決的問題」
你可能會覺得:「問題還沒解決,記下來幹嘛?」
但其實記錄未解決的問題,我發現有 3 個重要原因:
- 首先,寫下來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定義問題。 很多時候,當我們開始寫下問題時,反而更容易看清楚問題的核心在哪裡。
- 其次,寫下來可以減輕心理負擔。 未解決的問題如果一直放在腦中,會佔據我們的心力。寫下來就像是把問題「暫存」在紙上,讓大腦可以先放下。
- 最後,這些記錄會變成你的「問題資料庫」。 當你之後解決了類似的問題,回頭看這些記錄,更容易發現自己的成長軌跡。
你慢慢會發現:
日記,變成了自己專屬的思考空間。
我們一邊寫、一邊梳理思緒。常常就會跳出兩三個「可以試試看的下一步」。 這比自己一直在腦子裡想有效太多了!
因為寫下來…
我們才看得見自己的盲點,也更容易踏出第一步。
分享我的實際經驗
讓我分享一個 2025 年 6 月的案例:
問題:工作生活失衡,需要重新規劃時間配置
問題發現的時間點:
6/13 週檢視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 週二早上去按摩休息了一個上午,結果工作產出竟然沒受影響
- 這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一直以來太緊繃了?
目前觀察到的現象:
1. 工作狀態:
- 常常一直工作到累了才休息
- 休息時間不固定,總是被工作佔用
2. 精力分配:
- 在6/24 的日記中,發現自己下午的學習效率明顯低落
- 購買的課程經常拖到疲憊時才看
- 重要的學習任務都被擠到精力差的時段
下一步也許可以嘗試的解決方案:
1. 第一步:固定休息時間
- 將按摩納入每月行程
- 在「身體健康追蹤」專案筆記中設定提醒
2. 第二步:規劃每日 me time
在數位筆記 Obsidian 中固定每天安排:
- 閱讀:1 小時
- 發呆放空:10 分鐘
- 寫日記:10 分鐘
- 運動:30 分鐘
- 緩衝時間:10 分鐘
在記錄「未解決問題」時的 1 個關鍵訣竅
那就是:
對於每個未解決的問題,自己一定要嘗試寫下「下一個小行動」。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只有採取行動,問題才有機會被解決。
光是抱怨或擔心,問題永遠都會停在原地。
舉例來說,如果你遇到「每天早上都賴床」這個問題:
不好的記錄方式:
「我每天都賴床,好煩喔!」
好的記錄方式:
問題:每天早上都賴床
小行動:明天試試「把手機放在離床 3 公尺遠的地方」
寫的時候要盡可能遵守以下原則:
- 行動要具體:不是「改善睡眠品質」,而是「把手機放在 3 公尺外」
- 行動要小:太大的行動容易放棄,要小到「明天就能做」
- 行動要可測量:要能明確知道「有沒有做到」
接下來我們來看最後一個寫日記的方向。
日記方向 3. 寫「讓你情緒波動的事件」
煩、氣、委屈,還是開心到爆。
這些你都可以寫!
「ㄟ等等,為什麼要寫自己的情緒阿?」你問。
這是因為:
當我們遇到讓情緒起伏的事情時,第一個反應通常是想找人訴苦。
但在訴苦之前,我們總得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對吧?
寫下來的好處在於:
- 當下可以讓自己冷靜一下
- 幫助自己找出情緒波動的原因
- 之後回頭看,常常會發現當時的想法其實有點誇張
分享我的實際經驗
以下內容是 2024 年,某天我在下班後的記錄:
事件:
業務轉達客戶回饋「看完你們家的技術文件,還是不知道怎麼用這個功能???」
情緒:
當下我覺得超生氣!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都寫得這麼詳細了,看不懂是不是自己的理解力有問題阿?」但冷靜想想...我太習慣用技術的角度寫文件,可能因為沒有先了解客戶的使用情境、缺少實際的操作範例,才會讓客戶看不懂。
學到什麼:
1. 找時間跟業務約一下,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
2. 下次寫文件前,先列出「一般使用者會問的問題」
3. 多放一些截圖跟實際案例,不要只有文字說明
記錄時的技巧
這裡分享一個我常用的情緒記錄方法。
寫的時候,試著分開來寫 3 部分:
-
客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主觀:你當下的感受是什麼?
-
學到:我從這一次的事件中學到什麼?
這樣寫的好處是,我們不單純是在發洩情緒。
也趁機思考一下,是不是有具體自己可以改善的點。
選一個方向,今天開始嘗試看看寫日記吧!
在我實踐寫日記的這 10 年,我逐漸發現:
寫日記的本質,不是記錄流水帳式。
寫日記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可能是:
- 寫「你最近解決的一個問題」
- 寫「你還沒解決的卡關」
- 寫「讓你情緒起伏的事件」
其實就是文章中我跟你分享的 3 個寫日記的方向。
「朱騏,那你寫日記的時候會用紙本寫還是電腦寫?」
目前我兩種方式都有:
- 紙本:固定每天早上 8:30,針對一個問題寫
- 數位:我採用「間歇式日記」記錄一天發生的事件,並寫下對於每個事件的 Lesson Learned
下方分別是紙本與數位的參考圖片。
- 紙本

- 數位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