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專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
《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讀書心得 | 4個麥肯錫顧問的專注秘訣,讓你不再被資訊轟炸到分心!
2025 Mar 05 讀書心得 工作生產力
我發現,現代人要專注愈來愈難了...
每次一打開電腦要認真工作,Line 就跳出來,FB 又提醒你有新追蹤者,Gmail 還不斷傳來叮叮聲。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要專注真的是一項挑戰。
前麥肯錫顧問–大嶋祥譽最近出版了《麥肯錫瞬間專注技巧》中,分享了 4 個現代人提升專注力的關鍵方法。大嶋祥譽是 Senju Human Design Works 的代表董事,擁有美國杜克大學 MBA 學位,曾在麥肯錫負責新事業戰略規劃等專案,目前擔任企業主管教練和組織開發顧問。
在讀這本書時,我學到了 4 個解決現代人專注力問題的方法!
方法 1:接受「間歇性專注」是新常態
現代工作環境已經不適合長時間專注。
作者指出,「把自己關在一個地方,心無旁騖地專注於某件事」這種專注方式已經不合時宜。相反地,「稍微專注,稍微休息」的間歇性專注,才是更符合現實的做法。
這種新型態的專注,反而能讓我們更有效率。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麥肯錫的同事發現,與其強迫自己一次專注 3 小時,不如把時間切成 15 分鐘的區塊。在這 15 分鐘內全神貫注工作,感到疲憊時就立即休息。這樣反而能在一天內完成更多工作。
不要強求自己一次要專注很久,把時間切小塊反而更有效率。
方法 2:警惕「倍速文化」帶來的疲勞
現代人總是追求效率,但效率過高反而會消耗更多精力。
作者特別提到「倍速文化」的問題:人們開始用 1.5 倍到 2 倍速度觀看影片,為的就是更快獲取資訊。但這種高速資訊攝取方式,反而讓我們的大腦更容易疲勞。
當我們的大腦疲勞時,專注力自然就會下降。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很多人會用 2 倍速看 YouTube 影片,甚至連電視劇都用倍速播放。表面上看起來省下了時間,但大腦需要更多能量來處理這些快速流動的資訊。長期下來,反而會讓我們更容易分心。
適當放慢接收資訊的速度,給大腦足夠的處理時間。
方法 3:克服「匱乏感」帶來的刺激成癮
現代人總是覺得閒不下來,其實是一種病態。
作者認為,這種現象背後是「匱乏感」在作祟。匱乏感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刺激,讓我們即使在休假時也要看手機、查郵件,彷彿一刻都不能停下來。
這種持續尋求刺激的心理,正是專注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人即使在假日也會不斷滑手機,看社群媒體、追新聞。這不是因為手機讓我們分心,而是我們內心的匱乏感,讓我們總是想要獲得新的刺激。
覺察自己是否有刺激成癮的傾向,學習接受「什麼都不做」的狀態。
方法 4:創造「深潛」時刻
在這個紛擾的時代,我們需要定期「深潛」。
作者用了一個很棒的比喻:現代人就像在暴風雨中的海面上顛簸。但只要往下潛,就能找到平靜。這種「深潛」,就是我們需要的獨處時光。
透過短暫的獨處,我們能重新找回專注力。
舉個例子來說,即使是繁忙的上班族,也可以:
- 找個安靜的會議室獨處 10 分鐘
- 午休時間到附近公園走走
- 下班後在陽台坐一會兒
這些都是能讓自己「深潛」的時刻。
每天至少安排一次獨處時光,讓自己暫時遠離紛擾。
用魔法問題,幫助自己專注
最後作者還分享了一個「魔法問題」,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專注:
「這 10 分鐘內,最該聚焦的事是什麼?」
「這個小時最該聚焦的事是什麼?」
「今天內最該聚焦的事是什麼?」
這個問題不只能幫助我們專注,更能幫助我們在工作和人生中做出更好的選擇。

職場寫作教練,提供一對一深度客製化的網路寫作課程。
幫助你提升寫作技巧,讓你在網路上被看見並吸引潛在客戶。
若想要獲得更多寫作秘訣,歡迎在下方訂閱我的電子報 👇